【山大黃末】食欲不振,實熱便秘,瘡黃疔毒,目赤腫痛。
【獸藥名稱】
通用名稱:山大黃末
【主要成分】山大黃。
【性 狀】本品為黃棕色的粉末;氣香,味苦。
【功 能】健胃消食,清熱解毒,破瘀消腫。
【主 治】食欲不振,胃腸積熱,濕熱黃疸,熱毒癰腫,跌打損傷,瘀血腫痛,燒傷。
胃腸積熱 證見精神倦怠,耳耷頭低,草料遲細,口干舌燥,口臭涎黏,大便干燥,小便短少,口色紅,舌苔黃,脈象洪數(shù)。
濕熱黃疸 證見體熱不退,黏膜黃染,色澤鮮明如橘,精神不振,食欲減少或廢絕,肚腹脹滿,大便溏瀉、有時干硬,小便短黃,口津黏少,舌苔黃膩,脈象滑數(shù)。
【適 應 證】本品經(jīng)科學方法配伍而成的中藥制劑產(chǎn)品,是傳統(tǒng)驗方與現(xiàn)代科技的精工結(jié)晶。本品可以溶解細胞壁有殺死細菌的作用,對家禽大腸桿菌病、呼吸道綜合證與沙門氏菌病等混感諸證,如腹瀉、胸膜炎、心包炎、氣囊炎,以及肝腫大及腸道壞死、盲腸腫大、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等疾病有用。也用于階段性功能保健時。
用法用量】
1、馬、牛 30~100g;駝 50~150g;羊、豬 10~20g。外用適量,調(diào)敷患處?;蚯萦茫夯祜?,每包本品250g拌料80公斤,連用5~7天。病重酌加。用于規(guī)范豬場預防保健用藥時,按1~2‰比例混飼,連用7~10天,間隔15天重復。
2、魚:拌飼投喂,按本品每1公斤體重5~10g;潑灑魚池,每1立方米水體2.5~4 g。
【包裝規(guī)格】1kg*10包/件
【專家提示】
臨床多用于后期家禽的大腸桿菌病的治療或鞏固治療,按3g拌1斤料,連用2-3天。
(鑒別高山本品的小知識:用手接觸本品,手易粘上黃色,且水洗不易去。)